免疫共沉淀实验指南
Source: Elabscience®Published: 2017-09-02
简介
免疫共沉淀(Co-Immunoprecipitation)是一种基于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技术,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。该方法常用于判断两种目标蛋白是否在体内结合形成复合物;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潜在作用搭档。
原理
在非变性条件下裂解细胞时,细胞内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可被保留。向细胞裂解液中加入针对蛋白M的抗体,孵育后再加入预处理的Protein A/G 琼脂糖凝胶。若细胞中存在与蛋白M结合的蛋白N,则可形成复合物:“蛋白N-蛋白M-抗蛋白M抗体-Protein A/G-琼脂糖凝胶”。通过对洗脱液进行SDS-PAGE、Western Blot或质谱分析,以验证两者间的相互作用。
步骤
1. 目标样本制备
1)血清及分泌表达目标蛋白样品处理
收集血清或培养基上清,检测目标蛋白浓度。若目标蛋白质浓度较高,建议用1×PBS稀释至蛋白质终浓度为10-100 μg/mL,以备后续实验。
2)细胞内表达目标蛋白样品处理
a. 将悬浮细胞或贴壁细胞从细胞培养瓶上吹下来后转入离心管中,1,000 rpm离心5min,弃上清。
b. 用预冷至4℃的1×PBS重悬细胞,1,000 rpm离心3 min,弃上清。重复1次。
c. 根据细胞的量加入相应体积的细胞裂解液,反复吹打后冰上放置10-20 min。
注:一般1 mL细胞裂解液可以处理约0.5-1×107个细胞。为了避免目标蛋白质降解,可加入蛋白酶抑制剂(PMSF工作浓度:0.1-1.0 mmol/L)。
d. 用超声破碎仪处理细胞裂解液,直至细胞裂解液透明,不再粘稠。冰上放置30 min后,12,000 rpm,4℃离心10 min。收集上清,可立即进行下一步实验或置于-80℃冻存。
注:若无超声破碎仪,也可使用削成斜口的枪头或注射器反复吹吸,直至细胞裂解液透明,不再粘稠。
2. 抗体-凝胶结合
1) ProteinA/G 凝胶准备:将凝胶充分混悬,取40 μL凝胶悬液(含 10 μL 凝胶,颗粒,其余为混悬液体),置于离心管中,加入250 μL 1×PBS,充分混悬,1,000 rpm,4℃ 离心30 s,弃上清;重复此洗涤步骤2 次。
2) 抗体准备:根据抗体说明书推荐的IP稀释比,用1×PBS稀释抗体,配制成抗体工作液。或将抗体总体积调整至500 μL。置于冰上备用。
3) 将稀释好的抗体加入预洗好的凝胶,轻柔混匀,在摇床上室温孵育30 min。
4) 1,000 rpm,4℃离心30 s,弃上清。
5) 加入250 μL 1 ×PBS,温和混匀,清洗凝胶,1,000 rpm,4℃ 离心30 s,弃上清。重复此步骤4次。得到抗体-凝胶复合物。
3. 目标蛋白与抗体-凝胶复合物结合
1)孵育:在抗体-凝胶复合物中加入200 μL准备好的样本,摇床上室温孵育30 min,也可4℃孵育2h或更长时间。
2)离心分离:孵育完毕后,1,000 rpm,4℃离心30 s,弃上清。加入250 μL 1×PBST,温和混匀,清洗凝胶,1,000 rpm,4℃ 离心30 s,弃上清。重复4次。
4. 洗脱及检测
以下两种目标蛋白洗脱方案,请根据后期检测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目标蛋白洗脱方法。
1)变性洗脱法 (适用于SDS-PAGE 检测、Western Blot分析)
a. 向凝胶复合物加入2 μL 5×上样缓冲液,混合均匀,95℃煮样5 min。
b. 1,000 rpm,4℃ 离心30 s,收集上清液,根据实验需要,进行分析。
实验分组参考:
Input样品组:即总蛋白裂解液(未经免疫沉淀)
IgG对照组:使用同种属IgG代替一抗进行相同操作
实验组:即经1-3步骤处理得到的免疫沉淀后蛋白样品
2)酸性洗脱法(可用于后期功能分析)
a. 向凝胶中加入100-200 μl 酸性洗脱液,室温孵育10 min;
注:酸性环境会缩短免疫凝胶的使用寿命,应尽量缩短凝胶与酸性洗脱液的接触时间,建议不超过10 min。
b. 5,000 rpm,4℃ 离心30 s,收集上清至新的离心管,并立即滴入总体积 1/10 体积的10×PBS中和,将洗脱产物pH 调节至中性,样品可用于后期功能分析(如质谱分析)。
实验分组参考:
IgG对照组:使用同种属IgG代替一抗进行相同操作
实验组:即经1-3步骤处理得到的免疫沉淀后蛋白样品